- 李军;邹吉玲;
目的:探究不同海拔世界优秀速度滑冰1500m运动员的速度节奏,为世界优秀运动员备战不同海拔比赛提供参考。方法:以参加北京冬奥会和2021-2022赛季速度滑冰世界杯第三站的速度滑冰1500m比赛男、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根据海拔高度将男、女运动员分别分为平原组和高原组,分析不同海拔运动员速度节奏特征。结果:男女运动员的高原比赛成绩、分段成绩、分段速度均好于平原,0~300m和300~700m的分段系数低于平原,700~1100m和1100~1500m的分段系数高于平原。男子平原、男子高原,女子平原各分段成绩与比赛成绩显著相关,700~1100m相关度最大。女子高原300~700m相关度最大,700~1100m不相关。男、女运动员的平原与高原的回归方程差值分别为Δy_男=y_平-y_高=-1.254+0.001x_1+0.016x_2+0.009x_3+0.013x_4,Δy_女=y_平-y_高=4.817+0.0169x_1-1.071x_2+1.364x_3-0.62x_4。结论:男子平原、女子平原速度节奏为“传统型抛物线节奏”,男子高原、女子高原为“新型抛物线节奏”,建议教练员根据不同海拔高度制定针对性的速度节奏方案,进行专门性训练,以取得优异成绩。
2023年03期 v.31;No.36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 董晋;项雨泽;
裁判员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棒球运动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目前对棒球裁判员的评价以及赛后总结常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合理性,因此需要采用公平的量化机制对裁判员进行评价,才能提升裁判员整体执裁水平。本文通过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我国棒球裁判员执裁能力评价体系,并应用于2022年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U18组暨中国中学生棒球锦标赛(高中组)比赛,以此实证检验指标体系表的科学性,旨在为裁判员自评和管理部门对棒球裁判员的晋升和选派提供参考。评价体系表包含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且协调度一致性较好,能全面评价裁判执裁情况。
2023年03期 v.31;No.364 6-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 马宁;
“严格补足规则规定的损耗时间”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国际足联裁判工作的统一要求,由此带来的“超长补时”引发了各种讨论。文章解读了“超长补时”的应用范围,并从数据分析入手,提出“超长补时”通过减少拖延时间现象发生、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确保各球队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等三方面体现足球公平竞赛准则的观点。同时,因为补时时间长,也让比赛结果充满了变数和未知,从而提升了比赛的观赏性。
2023年03期 v.31;No.364 12-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苏逸飞;郑磊;
三人制篮球项目与五人制篮球项目相比,具有强度大、密度大、间歇短的特征,对运动员的体能储备有更高的要求。通过掩护配合可以帮助同伴摆脱防守,减少进攻端的体能消耗,更高效地完成进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2022年国际篮联三人篮球世界杯赛中国男篮的掩护配合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在半数以上的进攻回合中,均发起了掩护配合;掩护配合集中在高位区域,且掩护方式以侧掩护为主。但也存在掩护质量较差、掩护形式单一等问题。
2023年03期 v.31;No.36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 王启航;
目的:对三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单运动员的比赛特征进行比较,以期能够找出奥运会男单羽毛球运动员比赛的获胜规律和比赛特征,为我国羽毛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第30-32届奥运会男单比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奥运羽坛格局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格局(日本、印尼、丹麦等国崛起);(2)男单比赛时间、间歇时间、局时间朝更长时间发展;(3)男单比赛以磷酸原供能为主,糖酵解供能为辅。糖酵解供能在羽毛球男单比赛胜负中将逐渐扮演重要地位;(4)自我效能获得与提高感有助于比赛获胜;(5)当今男单比赛呈现出5段特征,5-9拍限制阶段为争夺博弈最激烈的阶段。杀球依旧是得分主要方式,网前球的争夺将对比赛胜负产生重大影响。建议:(1)中国羽毛球男单应该顺应世界潮流,加强年轻球员的培养,避免出现断层现象;(2)培养运动员树立体能重要意识,增加体能训练;(3)增加糖酵解供能训练比例和次数;(4)增加智能及心理训练;(5)增加网前球以及杀球的练习比例。注意5-9拍限制阶段增加进攻,减少失误。
2023年03期 v.31;No.364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 钟城;
本文以2023年印尼羽毛球大师赛决赛、半决赛、1/4决赛为背景,通过对比不同比赛节奏下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统计指标差异,来探究影响比赛节奏和比赛胜负的因素。羽毛球运动动员技战术的选择与比赛节奏呈现着显著的关联性,运动员对于羽毛球比赛节奏的调控能力是展现其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式(回合拍数÷回合持续时间=回合系数)计算比赛节奏系数,并将比赛划分为三种节奏:快节奏(系数≥1)、一般节奏(0.9≤系数<1)、慢节奏(系数<0.9);以此标准来探究不同比赛节奏下男子单打运动员技战术选择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比赛节奏下挡球、高球、挑球、勾球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值<0.05。在快节奏的比赛中运动员选择推球、扑球、抽球、吊球及杀球等较多,在一般和较慢节奏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选择搓放、挑球、勾球、挡球、高远球等技术动作较多。
2023年03期 v.31;No.364 23-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 李妍;易鹏;
分析2022年羽毛球世锦赛女子单打项目前四名运动员(山口茜、陈雨菲、戴资颖、安洗莹)的比赛录像,对比总结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研究结论:(1)从比赛前四名运动员总体得失分情况看,平均每局失误送分要比主动得分多。(2)女子单打前四名运动员主动得分里运用最多的是杀球、吊球和放网技术。(3)从失误送分情况看,受迫性失误占比最多,主动失误占比最少。(4)运动员选择正手发高远球的次数要远多于发网前小球,大部分运动员都采用发前场小球和后场高远球结合的战术。(5)在进攻未能一拍制敌的情况下,被动状态和防守阶段尤为关键。
2023年03期 v.31;No.364 27-2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潘晨煜;李旭鸿;
本文运用文献搜集、历史逻辑、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历届冬奥会项目设置的演变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结果发现:(1)冬季奥运会项目的设置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可分为起步探索、平稳跃升、成熟发展三个阶段;(2)项目总量趋于稳定并出现小幅度波动,冰雪项目设置仍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目前的困境是:(1)冬奥会项目设置是多重因素综合形成的多元化结果,项目增设历程中仍存在各种争议;(2)奥运会“瘦身计划”与新兴项目增设之间的矛盾、项目增设该如何平衡项目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项目增设受欧洲中心主义的影响等。预计未来冬季奥运会项目增设将会出现以下规律和趋势:(1)小项增设呈现一定的弹性特征,项目增设体现性别均衡性,项目环境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2)项目增设考虑奥运遗产的发展规律以及项目的观赏性和竞技性。
2023年03期 v.31;No.364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 高佳琦;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本文对2022年国际射联步手枪世锦赛奥运会项目奖牌分布和冠军资格赛及排名赛名次变化等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射击项目规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作用,旨在为国家队再次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31;No.364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 王梓涛;韩炜;甄志平;阮文军;
研究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射击队82名射击运动员的伤病情况,总结分析主要伤病部位、组织类型、病程、程度及诱因,掌握伤病特征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策略。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进行伤病现状调查研究,结合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82名射击运动员中有57名患有运动损伤,占比69.5%,总损伤人次为123次。(2)不同射击项目损伤率分别是:手枪项目为73.1%,飞碟项目为68.4%,步枪项目为66.7%。(3)不同性别射击运动员损伤发生率为:女性占比75.7%、男性占比64.4%。(4)射击运动员损伤分布在12个部位,分别是:颈部(29.3%)、腰部(18.7%)、肩背部(17.9%)、膝部(17.1%)、腕部(6.5%)、踝部(4.9%)、手部(1.6%),以及髋部、上臂部、腿部、肘部、足部(均为0.8%)。(5)损伤组织与类型有22种,包括肌肉劳损(47.2%)、神经卡压(10.6%)、关节劳损(8.9%)、韧带劳损(8.1%)等。(6)损伤病程:慢性损伤占比90.2%,急性损伤占比9.8%。(7)损伤程度:轻伤占比82.9%,中度损伤占比16.3%,重伤占比0.8%。(8)损伤诱因:由专项训练引起占比83.7%,由课余体育活动引起占比7.3%,由日常活动、遗传因素等其他因素引起占比9.0%。结论:(1)射击运动员损伤情况较为普遍。(2)不同射击项目损伤率不同,手枪项目损伤率最高,其次为飞碟项目,最后为步枪项目。(3)不同性别射击运动员损伤率不同,女性射击运动员损伤率高于男性射击运动员。(4)射击运动员主要损伤部位集中在颈部、腰部、肩背部、膝部、腕部、踝部等处。(5)最常见的损伤组织为肌肉组织,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劳损。肌肉劳损是射击运动员的主要损伤病种。(6)损伤病程特点为:慢性损伤占比远高于急性损伤。(7)损伤程度特点为:轻伤占比最高,其次为中度损伤,重伤占比最少。(8)损伤诱因特点为:由专项训练引起的损伤占比最高,其次为由课余体育活动引起,最后为生活、遗传等其他因素引起。建议:(1)因项、因时、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训练负荷,防止过度疲劳的出现。(2)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指导,提升教练员、运动员预防伤病意识。(3)促进康复——体能一体化,加强专项力量训练防伤防病,对伤病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物理治疗与运动治疗。(4)重视专项训练前后的热身激活和拉伸放松,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2023年03期 v.31;No.364 37-4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 车凤娟;王君;
通过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本文对第5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平衡木单项决赛中优秀运动员的上木动作、木中动作及下木动作技术的编排、完成度和难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结果表明:上木动作中,各国运动员选择D组难度组别的最多,动作选择则多以跳上为主,选取难度动作还是以稳为主。木中动作难度整体上升,出现了F组难度级别的动作;木中连接串以及难度系数较低的空翻类动作较多,混合动作连接占据主导;下木动作中,各国运动员更加趋向于高难的二连接动作,因为新规则规定,任意顺序的B+B+C难度以及以上难度组成的技巧串、混合串和舞蹈串用在下法中,可获得0.1的连接加分,所以各国运动员在选择下法时更加趋向于此。在动作的难度和稳定性方面,各国运动员的动作难度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稳定性有待提高,部分选手出现一些大晃甚至掉木的失误,对奖牌的争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23年03期 v.31;No.36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 田英秀;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东京奥运会竞技体操项目中女子单项的个人表现、竞技实力、参赛及获奖的运动员年龄、比赛成绩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女子体操失利的因素,并以巴黎奥运会为目标提出中国女子竞技体操备战方向。结果显示:我国女子竞技体操虽然在平衡木项目中获得金、银牌,但在高低杠项目中发挥失误,未能获得奖牌,跳马和自由体操项目均未能晋级决赛。失利因素主要是:(1)高低杠项目未能充分协调好难度价值与完成质量的关系,重难度、低完成,严重影响了成绩;(2)我国跳马项目依旧处于弱势地位,体操小将动作接连失误,落地稳定系数偏低,完成度不高,扣分严重;(3)自由体操项目未能充分理解竞赛规则,动作编排与世界潮流契合度不强,扣分因素较多。在巴黎奥运会的备战周期里,建议:深入研读比赛规则,统筹难度系数与完成质量的关系,持续提升平衡木、高低杠项目的表现优势,进一步增强跳马和自由体操的竞技实力;实施科技攻关战略,推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以更好地完成巴黎奥运会备战任务。
2023年03期 v.31;No.364 45-4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张牧笛;张振龙;
文章以2022年世界体操锦标赛自由体操项目的技术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观察、问卷调查法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归纳其技术动作特征,旨在为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专家非常重视安全问题;2022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六项自由体操项目从最低要求到最高要求依次是支撑、手倒立、悬垂、旋翻、滚翻、摆动动作、腾越和静止动作;技术动作和技术特征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关系。建议:确定自由体操项目技术分类标准时,应重视安全问题、增加技术要求、分类具体的技术要求,以及考虑技术动作和技术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等。
2023年03期 v.31;No.364 47-4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 戴彬;钟婷婷;聂真新;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东京奥运会、第5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操成绩进行研究,分析世界男子自由操竞争格局,为提升我国男子自由操实力提供策略。结果表明:(1)男子自由操项目进入群雄争霸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占据主导地位。(2)E分与比赛最后名次呈高度相关(P<0.01)。(3)难度与完成只有共同发展才是取胜的保证。在全能和团体项目上多数运动员会适当降低难度以确保质量。(4)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则的修改,自由操将进入高难空翻为主的时代。我国男子自由操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动作编排没有紧跟时代潮流;未能很好协调难度与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运动员下肢力量不足导致在比赛中失误连连,影响比赛成绩。提升对策:把握规则精神,合理编排成套动作;注重发展难度,完善完成质量;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拓宽选拔方式;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预防伤病。
2023年03期 v.31;No.364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 曾婷;李良明;周毓;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基于《2022-2024周期评分规则》,对2022年第17届竞技健美操世界锦标赛五人操项目前八名成套中的难度与配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五的组合搭配在难度得分中更有优势;难度类别5姿态跳步在五人操编排中选用最多;0.6-0.8区间的难度动作出现频率最高,更适用于五人操的编排;B组难度是A、B、C三组难度中选用次数最多的;难度与技巧组合使用次数较少,只出现了B+G、G+B的组合形式;配合动作的时长、节拍、编排深深影响着成套的艺术分值。
2023年03期 v.31;No.364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 冒国成;杜熙茹;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22年拉丁舞世锦赛中外7对优秀选手的恰恰舞成套编排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中外选手的差异,了解其特点与优势,分析我国选手的不足,为提高我国拉丁舞选手恰恰舞成套编排能力和竞技水平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在恰恰舞成套编排中,舞步构成和难度旋转数量最多的是法国选手;节奏运用和空间使用数量最多的是德国选手;舞伴配合引带数量最多的是西班牙选手。总体而言,国外选手在技术和体能方面要普遍优于国内选手。建议:恰恰舞的舞步、节奏、空间、配合及难度的编排设计要与双人的舞蹈风格与能力相匹配,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的同时提升体能素质,根据恰恰舞的特点与自身不足,全面提高成套编排的难美程度。
2023年03期 v.31;No.364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 吴鑫煜;洪邦辉;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游泳女子400米自由泳体力分配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数据,采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着重以体力分配视角分析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400米自由泳预决赛前三名的分段配速、体力分配战术运用情况,以找出不同之处。研究发现:(1)蒂特姆斯选手和莱德基选手两位实力相当,其分段成绩不相上下;(2)第二名选手莱德基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该项目的冠军,但在此次比赛中没有很好展示出战术节奏,后半程出现明显失误;(3)李冰洁选手应该把重点放在提升自身竞技能力以及出发转身等细节上。三名选手们目前的综合实力都属于较高水平,主要表现在对于自身分段配速及体力分配上。但是在一些体力战术运用上还需再精进一些,尤其是我国选手李冰洁。同时女子400米自由泳该项目在日后的训练过程当中,可以从第四阶段所表现出的“降速现象”入手,对运动员们的无氧能力及后程耐力加大操练,争取将生理极限等方面突破到新的高度。
2023年03期 v.31;No.364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 衡志程;陈子豪;
目的:利用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文献资料,研究呼吸肌训练对竞技游泳运动员的影响。结果显示,4至12周的呼吸肌训练对竞技游泳运动员中短距离自由泳的冲刺成绩的提高有潜在益处,并且显著改善游泳运动员的肺功能和呼吸肌力量,减少呼吸困难程度和主观疲劳程度。呼吸肌训练提高游泳运动表现的机制可能是:一,提高呼吸肌的有氧能力,推迟吸气肌疲劳的发生,减轻因吸气肌疲劳而产生的运动肢体血流量受限的程度;二,促进膈肌肥大,提高最大吸气压力;三,减轻运动中的呼吸困难程度;四,提高呼吸肌的工作效率;五,改善肺功能,促进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改善游泳时人体的运动姿态以减小阻力。建议教练员将呼吸肌训练纳入游泳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去,并用更多的数据来进一步证明上述观点。
2023年03期 v.31;No.36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 徐耀铎;姚良涛;郑帅;
中国式摔跤是中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古称为角力、角抵、相扑等,有着丰富的摔跤手段和技巧,对运动员瞬间近身的反应及技术动作要求较高。当前英式七人制橄榄球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中国橄榄球运动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技术动作尚未形成专业体系。橄榄球运动员技术动作方面一直处于模仿学习欧美国家阶段。本研究将英式橄榄球这一舶来运动与中国传统项目——中国式摔跤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据其结果建议:发挥中国式摔跤优势,针对中国橄榄球运动员特点,努力提高比赛中的扑搂成功率,以此夯实竞技能力水平基础。
2023年03期 v.31;No.364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 张建慰;张子夏;韩鹏;
女子49kg级是我国跆拳道的优势夺金项目,本文对该级别世界积分排名前3的运动员在2022年墨西哥世界锦标赛的竞技表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世界女子跆拳道49kg级优秀运动员应用常规技术得分、二次技术的单次得分分值较高。主要常规得分技术是后横踢,前侧踢,其次是里合下劈和前摆踢,旋转技术运用及得分少。二次技术的得分体现在前横踢、下劈、前侧踢技术的击打部位变化和技术种类间转变;得分技术时机主要是与对手近身时得分,其次是在对手注意力不集中和击打过程中得分,抓住对手技术起点得分位居第三;得分技术的击打部位较为平均,击头得分的技术有:下劈、横踢、摆踢;击打躯干技术有:横踢、拳、侧踢;进攻战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得分次数最多,迎击战术其次,反击战术无技术得分。
2023年03期 v.31;No.364 74-76+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 韩鹏;张建慰;张子夏;
目的:探究不同赛事规则对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策略的影响。方法:采用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观察优秀跆拳道运动员陈永远和曲飞飞在大学生锦标赛和“踢王决”的比赛录像,对其技战术应用和得分次数进行统计记录,分析技战术应用特征。结果:赛事规则和场地对优秀运动员的移动步法和上肢技术的使用策略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陈永远的特长技术使用未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对曲飞飞的特长技术使用影响较大(P<0.01);对攻防战术和诱敌战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论:在“踢王决”赛事中主动进攻的步法、上肢技术和腿法技术的应用明显多于大学生锦标赛,技战术特征偏向激进打法,大学生锦标赛的技战术更保守,多以前腿推踢和控腿技术为主。
2023年03期 v.31;No.364 77-8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虎攀;
为探讨背越式跳高过杆动作的特点,本文利用Dartfish10.0运动分析软件对穆塔兹·伊萨·巴尔希姆、张国伟、詹马尔科·坦贝里、尤沃恩·哈里森、禹相赫和王宇背越式跳高中过杆动作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结果发现:在过杆时采用挺髋动作,是建立在先挺后跳基础上形成的,该动作顺序会减小垂直向上的腾起初速度;采用主动下放摆动腿的过杆动作,能够使身体形成最优的“桥型”动作姿势,保证人体重心移出体外,缩小身体重心最高点与横杆之间的距离,缩短绕身体重心额状轴的转动半径,加快身体过杆的转动角速度,减小过杆后期膝关节的角度,提高自然收腿的速度。
2023年03期 v.31;No.364 81-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 胡燕华;许嘉恒;董广新;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近5届奥运会竞走项目的奖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总奖牌方面,欧洲诸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引领近5届奥运会竞走项目奖牌榜,近年来,多国进入奥运会竞走奖牌榜,各国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各大洲方面,欧洲实力强劲,亚洲竞技成绩起伏不定,美洲异军突起,非洲整体实力不足,大洋洲实力较为稳定。各国方面,中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实力强劲;波兰、希腊、斯洛伐克、日本等国表现较为突出;挪威、厄瓜多尔、西班牙、危地马拉等国昙花一现。中国方面,运动员表现起伏较大,但总体成绩排名位居前列。建议:贯彻科学训练理念与方法,提升竞走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健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竞走项目人才选拔及培训体制;强化多元支持手段,提供全方位基本保障;加强赛事推广宣传,扩大竞走项目参与基数;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组建高水平的竞走项目运动队。
2023年03期 v.31;No.364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 史金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运动视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东京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京奥运会,国内运动员踏板准确性较差,起跳腿蹬伸力量不足,蹬伸不够,蹬伸时间较短,肌肉收缩力量不强,腿部力量没有完全得到发挥,但其积极着地,对三跳节奏和比例掌握控制能力较好,有利于取得好的成绩。本文研究东京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关键技术存在的优缺点,旨在为教学训练提供参考,我国发展三级跳远运动助力。
2023年03期 v.31;No.364 88-8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 董方红;
文章以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标枪前八名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身体技术表现为研究对象,对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标枪最后用力阶段的身体技术中的左右侧进行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专家访谈法、视频分析法和及数理统计法。结果:最后用力阶段右侧身体技术中存在未完成“满弓”技术动作的行程;第四名至第八名运动员控制肘关节失利导致肘关节转动过早;第四名至第八名运动员转肘翻肩动作完成得过早;第二名至第八名运动员左腿能够承受负荷较大冲击力的水平比较差能量损失比较大;三至八名运动员的左腿蹬伸能力比较差。
2023年03期 v.31;No.364 90-9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 宋泽鑫;段昊;杨长岭;刘耀荣;
数智赋能是构建我国体育发展新格局的强力引擎,是有效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其中,复合型教练团队是保障数智赋能科学训练的基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陕西省摔跤队教练团队建设状况与发展困境进行了解,通过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法,结合国内外先进理念、政策,提出一些有利于陕西省摔跤队复合型数智化教练团队构建的合理化建议,旨在以陕西省摔跤队教练团队为突破点,推动全省体育训练单位紧跟数智时代潮流,从而赢得新格局下的发展机遇。研究建议:完善教练团队成员构成,打造智能团队工作模式;减少团队内部沟通障碍,提高团队决策效率;标准化运行流程与智能化管理结合,助推多学科团队合作。
2023年03期 v.31;No.364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龚旭阳;苑廷刚;马国东;刘嘉伟;侯金宝;朱和平;
目的:对优秀女子100米栏运动员进行全程运动技术分析,揭示运动员共性技术特征,探索国内外两组不同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技术差异,探讨世界级优秀运动员个性化技术特点和技术风格。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发现国内外运动员的技术特征规律,奠定本研究的基础。结论:(1)女子100m栏项目全程运动技术可分为起跑技术、栏间平跑技术、起跨技术、腾空技术和落地技术。(2)起跑技术中大多数运动员起跑时的前膝关节角度为90°~111°,准备姿势中臀部不宜抬得过高,起跑一般采用7~8步。(3)栏间跑技术呈“小-大-中”的步长特征,即1.60m、1.95m、1.85m,且在第4~7栏产生最快速度。(4)起跨与落地技术中,跨栏步长约在3.00~3.10m,远起跨,近下栏。起跨时髋、膝、踝关节缓冲力度小,两腿夹角约120°。(5)腾空技术中两腿形成剪绞姿态,摆动腿积极下压,加强跨跑的结合,双臂向前向下,肩部呈直角,控制身体重心不宜过高。(6)冲刺技术中需要增强专项耐力能力,保持一定的速度,高重心,稳定步频通过。
2023年03期 v.31;No.364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 杨帆;
考虑到橄榄球项目前后锋技术特点的相似性、七人制橄榄球运动中“小于等于七”的原则,以及前后锋运动员身材差异较为明显等情况,本研究将参加测试的运动员按照场上位置分为前锋组和后锋组,对两组运动员同时进行SPARQ训练,比较其训练前后的变向跑相关测试指标的测试效果差异,分析其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前锋组和后锋组中被试橄榄球运动员在实验前基本信息没有差异(P>0.05);进行为期8周的SPARQ训练后,前锋组和后锋组的测试成绩均较训练之前有显著性提高,但是测试成绩比对发现前锋组成绩提高更为明显。
2023年03期 v.31;No.364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柳飞洋;周杉;郭立亚;
“立德树人”事关社会主义教育的前进方向,是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而言,“立德树人”的提出不仅丰富了高等体育职业人才培养的内涵,也为其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实践中,“立德树人”方面存在认知失当、参与主体关系离散以及外部环境影响丛生等问题,使得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较为艰难。建议:在国家相关发展规划指导下,从内涵意蕴、关键地位和实践价值三方面进一步廓清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理念,分层次、理方向,通过思政助力、制度创新、活动渲染以及机遇把握等方式途径,构建时间维度上是科学且现代的、空间维度上是基于国情且放眼世界的、价值维度上是现实且长远的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实践路径。
2023年03期 v.31;No.364 123-127+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 吴宗喜;俞竹丽;陈定炫;
目的:研究智能技术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自主提升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国药科大学720名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为不及格、及格、优良共3种水平的大一学生为被试对象。实验组在教师引导下,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施自主促进的干预策略,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通过约4个月的实验,对照两组学生体育活动等级、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体质健康成绩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不及格、及格水平及总均分在3个测试方面都有显著性提升,对照组不及格水平在3个测试方面都有显著性提升,其他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高校对不同体质健康水平大学生应采用差异化干预措施。
2023年03期 v.31;No.364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 张栋;袁瑞;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体现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综合素养,评测PCK可以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发挥重要作用。以往较少有用PCK作为理论框架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开展研究,也没有专门的分析工具。为了发挥PCK在我国体育教育专业领域的作用,加强以PCK为核心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本研究在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PCK课程评测工具,并对其内部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PCK课程评测工具具备较强的内容效度和构想效度,可以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进行判定和分级。研究认为PCK课程评测工具产出的量化结果将有助于未来开展大规模的国内或国际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统计学对比分析研究;帮助学者了解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情况;从PCK出发探讨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差异;可以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31;No.364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徐程程;张婷;
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探讨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中存在的学校教学环境缺失、教师兴趣教学认知错位以及学生“知”“行”合一断层等问题。建议:利用环境熏陶、培养价值观念,教师引导、促进价值创造,实践体验、促进价值实现等方式优化学校体育改革,以此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2023年03期 v.31;No.364 135-13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牛昕蕊;吴震;刘宏超;赵庆文;
青少年体育教育一度成为教育部关注的重点,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逐渐走进体育教育工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趋势。本文基于“双减”政策,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分析多元化学习方式运用在中学体育课中的可行性,在大数据的驱动下根据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打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旨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2023年03期 v.31;No.364 137-13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 王鑫;杨鲁飞;方宇;
随着“数据驱动,精准训练”成为当前运动训练领域的热门观点,受制于传统直觉、经验训练的公安院校体能训练已经逐渐显示出内容落后、手段固化、理念局限的问题。建议:公安院校体能训练锚定“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从运动训练领域汲取先进理念,从数字技术领域创新训练手段,以公安院校为培训基地,结合公安工作实际需求,加快创新警察体能教学训练新模式。
2023年03期 v.31;No.364 139-14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 董润强;邱建国;付典晰;
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体育项目,足球运动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体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受伤事件,需要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体育伤害事件,旨在实现防范风险的针对性、科学性,以期降低受伤事件的发生几率,促进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研究以高校体育损伤事故为例,首先采用Haddon矩阵,对高校学生受伤事故的发生进行全面描述,并在此基础上,从事故发生的前中后三个时间维度,挖掘受伤事故的危害因素;采用Haddon矩阵中的相关危险因子,对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采用Spss26软件进行验证。根据对高校体育损伤事件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德尔菲方法相结合,得出15项危险因素,其中包括宿主因素、媒介因素、物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根据专家意见,通过对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构造相邻矩阵,以相邻矩阵为基础,通过Matlab软件,求出相邻矩阵和单元矩阵的总和,从而产生可达矩阵。根据布尔操作规则,分层抽取高校足球损伤的影响因子,得到可达矩阵与等级的关系,最终给出了ISM结构的解析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ISM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可以推断出高校足球损伤事件发生的原因;(2)该模式共有八个层面(由上至下)的交互作用,各影响因子分布于不同层面;(3)存在有两个主要危险因子S1和S4,S1是指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不高、参加体育活动经验不足,S4是指不正确的运动行为,它们是防范高校足球运动受伤事件的主要原因。
2023年03期 v.31;No.364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 丁振亮;邓子奥;
为探讨数字化背景下BOPPPS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效性,特选取50名跆拳道普修课女生开展研究。随机将学生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5人),随后对试验组学生进行为期18周的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BOPPPS教学干预实验,以专项技术、身体素质、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每周锻炼次数作为对比的评测指标。结果表明:将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BOPPPS教学模式应用于跆拳道普修课中,比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专项技术、身体素质、考核成绩、每周锻炼次数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思想。
2023年03期 v.31;No.364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陈永存;孙江宏;陈若愚;刘洋;黄诚开;
本文从学校体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和模块功能设计上进行探讨。目的:推动学校体育信息化发展,探索学校体育数字化赋能体教融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研究结果:以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监测为基础,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数字化、人工智能化、合作协同化、运动数据可视化发展,满足学生多层次和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需求。研究结论: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互联网+体育”实践,有助于实现学校数字体育赋能体教融合应用精准调控,提升数字体育的应用价值和体育信息化水平,打造体育数字化示范学校。
2023年03期 v.31;No.364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 杨凯;
目的:了解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找出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体育锻炼对策。方法:以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和体育锻炼问卷为工具,通过随机抽样207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利用SPSS25.0软件进行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10项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症状)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职称在各项因子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因子与体育锻炼之间均有着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P<0.05;r<0);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各项因子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P<0.05;t<0)。结论:(1)高级职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教师中较为严重。(2)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各项因子均具有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3)保持适当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2023年03期 v.31;No.364 155-157+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 赖丽丽;刘孝斐;邹群海;
目的:对长期跑步大学生进行身体姿势稳定性和平衡控制能力测试,拟发现长期跑步对人体平衡能力的特异性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级8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每周跑步次数、每次跑步时间和运动周期分为运动组和非运动组,分别进行身体静态姿势稳定性的测试。结果:除了闭眼头转向左侧(HL)环节,其余测试中运动组较非运动组大学生总体稳定性(ST)都出现了显著性降低。在部分测试中,运动组大学生体重分配指数(WDI)较非运动组大学生出现了显著性差异现象,F1-F8的不同频率振动波幅比较亦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在闭眼头转向左侧(HL)环节,运动组大学生和非运动组大学生比较,右脚前掌站立时占比(D%)出现显著性上升现象。脚后跟站立时占比(HEEL)出现了显著性下降现象。结论:(1)长期跑步使大学生拥有更好的姿势控制能力,在安静站立时机体振动幅度更小,摆动频率更低;并有效提高视觉和本体感觉对机体稳定性的调节能力,但对前庭功能影响不明显。(2)长期跑步会使机体重心偏向前脚掌部位,在进行头转向过程中主要依靠本体感觉和加大前脚掌站立比重来维持平衡,且右侧肢体调节能力更强。
2023年03期 v.31;No.364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 闫小凡;冯利朋;张佳佳;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法,剖析体教融合背景下快乐体操进校园的优劣势因素、机遇以及潜在的威胁,旨在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助力快乐体操可持续发展。策略建议:增加体育教师培训次数,探索学校和省市体操运动队合作模式;大力推广“高参小”快乐体操模式;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强化教师风险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加快乐体操的比赛次数,以赛促练;以政策为导向,推动社会各界力量助力快乐体操发展;充分利用和开发快乐体操器材,优化器材购置路径,降低成本;加强快乐体操网络媒体建设,大力推广和宣传快乐体操理念。
2023年03期 v.31;No.364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 杨果;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儿童茁壮成长的前提是幼儿阶段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期作为人生的第一个关键生长发育期尤为重要。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体育教学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和身心发展均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幼儿体育教学工作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身体功能运动训练作为当下比较热门的一个训练方法体系,以其先进的理论和实践效果被应用在竞技体育中的各个项目中。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但是在学校体育中,尤其是幼儿体育中却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主要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为干预手段,以教学实验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情景故事教学训练的案例分析,以大班幼儿体质发育状况为研究对象,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幼儿体育活动中来,研究该训练对于幼儿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影响效果。
2023年03期 v.31;No.364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 韩璐;
为落实国家“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使高校在时代发展的机遇中发挥自身的社会效用,高校体育教学要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培养学生运动精神为重要目标,不断优化体育教学,从而完成健康中国理念下体育教学的任务。为探索健康中国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本文在明确健康中国战略的科学内涵与梳理健康中国对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借助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对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高校在健康中国理念下改革体育教学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在健康中国理念下,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高校设置的体育课时数低于课程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材的选用较为满意,但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法较单一,缺乏比较完善的评分体系。建议:高校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升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构建高质量的教学评价体系。
2023年03期 v.31;No.364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 胡猛超;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康复后初中生科学恢复高强度运动的相关因素和运动指南。方法:采用系统综述法对SPORT Discus with Full Text、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初中生新冠肺炎康复后初中生科学恢复高强度运动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筛选后,最终纳入17篇符合条件的实证研究。结果:纳入文献主要研究新冠肺炎对初中生的影响、初中生开展恢复运动前应进行的评估以及开展康复运动时的运动指南三方面。结论:新冠肺炎对初中生的肺功能、心血管功能、免疫系统功能、心理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开展恢复运动前需对初中学生进行健康状况、体力水平、心理状况、运动能力、运动风险、运动计划、运动后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多项评估。应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恢复高强度运动。
2023年03期 v.31;No.364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黄家琦;
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单一有氧运动(AE)、抗阻训练(RE)、AE与RE相结合的运动(CT)、居家运动(HE)及多形式运动(ME)等运动干预方式改善大学生抑郁症的效果。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按照PRISMA声明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质量评估,通过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包含2460名样本;META分析显示AE[g=0.79;95%Cl(0.44,1.13)]、CT[g=0.29;95%Cl(0.07,0.50)]、HE[g=0.87;95%Cl(0.57,1.17)]、ME[g=0.71;95%Cl(0.29,1.13)]及RE[g=1.30;95%Cl(0.76,1.83)]都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抑郁症得分;亚组分析认为高(g=0.46)、中(g=0.78)、小(g=0.41)3个运动强度都能有效降低抑郁得分(P<0.05);以每周2次以内(g=0.51)、3~4次(g=0.78)及5次以上(g=0.44)的频率参与锻炼也都能显著改善抑郁(P<0.05);进行30~60min(g=0.72)和超过60min(g=0.51)的锻炼都能有效改善抑郁(P<0.05),小于30min的锻炼效果不明显(P>0.05);短期(g=0.54)和长期(g=0.63)锻炼对抑郁均有治疗效果(P<0.05);非参数剪补法分析后发现AE的g提高到0.83,每周锻炼2次以内的效果降为0.42;网状META分析将AE进一步细分后发现瑜伽(SMD=-0.95/SMD=-0.92 SMD=-0.82)、团体球类运动(SMD=-0.87/SMD=-0.84/SMD=-0.73)、中医传统运动(SMD=-0.79/SMD=-0.75/SMD=-0.65)、RE(SMD=-0.77/SMD=-0.74/SMD=-0.64)改善抑郁的效果都显著优于隔网对抗运动、CT及HIIT(P<0.05);瑜伽明显优于体育舞蹈(SMD=-0.50)和MICT(SMD=-0.62);通过SUCRA法结合效应量认为不同运动形式治疗抑郁的效果排序为瑜伽、团队球类运动、中医传统运动、RE、HE、ME、体育舞蹈、MICT、HIIT、CT和隔网对抗运动。结论:运动可作为独立干预大学生抑郁症的手段,长期坚持瑜伽、团队球类运动及中医传统运动等运动方式,每周3~4次,每次30~6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改善大学生抑郁症的效果最好。
2023年03期 v.31;No.364 17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 张陈;
汗液是一种含有多种重要生物标志物的生物流体,通过可穿戴式汗液传感器的实时监测,可以获得代谢过程的实时信息,进而帮助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分析运动员运动过程的机能变化、能量代谢等生理信息。本文意图通过综述可穿戴式汗液传感器的最新进展,说明其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前景,为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31;No.364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袁兴旺;刘刚;
在新媒体时代,凭借短视频自身短、平、快的优点,体育与短视频充分结合,体育短视频行业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针对目前我国体育短视频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从我国体育短视频行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大维度列出SWOT矩阵图以进行综合分析和发展策略研究。研究认为,体育短视频行业应发挥传播速度快、受众人群广、用户黏性高和平台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优势,克服视频质量参差不齐、视频内容同质化、发展年限短及行业平台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劣势,并利用5G技术的不断普及、体育产业日益朝数字化转型和大型体育赛事加盟带来的机遇,抵御行业竞争加剧、准入门槛变高和平台个性化推荐算法局限的威胁,通过SWOT矩阵图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提出了SO、WO、ST、WT型4种发展战略。
2023年03期 v.31;No.364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张林玲;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成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研究,旨在从提升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分析成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成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机理,从缺乏区域性顶层设计、体育产品供需不匹配、体育产业转型缓慢三个方面分析成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破解路径:加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区域顶层设计,构建数字化治理新体系;发挥区域优势,平衡供需矛盾;推进本土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缩小地区差距等。
2023年03期 v.31;No.364 191-19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刘彬;
文章采用Eviews10.0软件构建VAR模型,对我国体育教育培训业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体育教育培训业与第三产业、国民经济的相关数据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2)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是体育教育培训业增长的Granger原因;(3)采用脉冲响应分析发现,体育教育培训业对我国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均为正向的促进作用,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效果较强,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则较弱;(4)通过方差分解表明,体育教育培训业对我国第三产业的贡献度逐年增长,说明体育教育培训业快速发展对于第三产业规模的扩大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体育教育培训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且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据此提出推动体育教育培训业与我国经济高效、互惠发展的优化建议。
2023年03期 v.31;No.364 194-196+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曾羽;舒颜开;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我国南方地区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研究结论:发展优势是: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撑、良好的综合体育实力、坚实的体育产业基础;发展劣势是:冰雪资源的先天不足、冰雪专业人才的匮乏、冰雪服务供给质量不高;外部机遇是强有力的政策做保障、冬奥会助推冰雪运动、数字化驱动冰雪运动;外部挑战是:冰雪运动发展不均衡、冰雪运动普及率不高。发展路径是:扩大冰雪服务有效供给、加快冰雪产业多元发展、加强冰雪运动人才建设、推动群众冰雪运动普及。
2023年03期 v.31;No.364 197-200+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 刘奕显;刘淑英;
新冠疫情暴发,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受挫。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困境与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认为:我国体育产业存在制度环境不健全、主体参与不充分、业态融合不全面、产业结构不合理、供需两侧不匹配等五大发展困境。对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育产业发展制度环境;构建体育产业“一核引领,多元主体参与”发展模式;深化产业融合,打造产业融合新业态;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动体育产业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等。
2023年03期 v.31;No.364 2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潘婷婷;唐晖;
本文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秉承坚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原则、合理化目标与协调性原则,探究“十四五”规划下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研究认为:(1)主导性体育产业联动不足;(2)冬夏季体育资源开发失衡;(3)体育产业链纵向不合理;(4)体育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结论:(1)切中短板,联动性统合体育产业结构;(2)开发资源,市场化拓展体育产业结构;(3)协调引领,多元化巩固体育产业结构;(4)创新驱动,现代化升级体育产业结构。
2023年03期 v.31;No.364 20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孙英超;
为推动河北省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河北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偏向于体育制造业,体育竞赛表演所占比重低,体育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研究提出了河北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建议:优化顶层设计,培育壮大体育产业市场;打造河北特色冰雪产业;科学规划雄安新区体育产业,加快培育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2023年03期 v.31;No.364 2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 薛晗;解文洁;
目的: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PEST分析法研究数字技术下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形式,提出促进策略。结果表明:数字技术下智慧体育场馆呈现发展趋势显著增强、影响范围逐步扩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服务平台多元并存的发展态势。PEST分析结果为:政府助力体育强国,政策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经济形势稳步增长,场馆盈利模式仍需探究;全民健身意识转变,创新复合型人才短缺;体育产业迅猛发展,智慧体育场馆亟需转型。促进策略建议:强化政策引领,完善政策管理体系;创新服务增值,扩大赛事市场收入;优化人才结构,引领复合人才培养;加强数字赋能,打破传统管理壁垒。
2023年03期 v.31;No.364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 刘景新;
研究目的:总结人工智能技术在运动康复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运动康复教学的途径,为提高运动康复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人工智能”“康复”“AI”“rehabilitation”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以智能康复治疗器人、智能化监测设备、人工智能算法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运动康复领域,在辅助康复诊断、康复治疗、提高康复治疗的精准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康复技术”为核心的康复课程、多元化协同创新的运动康复教学团队可以应用到运动康复教学中。研究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在运动康复实践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设置相关人工智能课程、培育相关教学团队可以提高运动康复专业教学质量。
2023年03期 v.31;No.364 217-218+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 高照;段锐;
目的:神经肌肉系统将训练刺激转换为长期适应性变化的能力是短跑运动训练可塑性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本文拟对短跑训练诱发神经肌肉功能重塑和代谢适应性变化相关分子机制和最新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方法:采用最新文献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短跑训练神经肌肉功能重塑及适应性代谢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分析,并对代谢组学应用于短跑训练机体适应性变化及疲劳发生的有效监控和干预进行研究展望。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运动因子能够以旁分泌方式在调控肌肉卫星干细胞分化和神经肌肉系统功能重塑发挥关键作用;Ca~(2+)离子通路及p53/PGC-1α、AMPK、p38MAPK等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能量代谢调节的关键分子是介导短跑训练通过表观遗传变化诱导运动表现提升和能量代谢稳态调控网络的重要靶点。根据专项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合间歇训练、速度力量训练和连续循环训练的高强度功能性训练(HIFT),以均衡方式对神经肌肉及心血管多系统产生整体训练负荷刺激,能够更有效诱发BDNF表达和分泌,激活表观遗传学关键通路,在提高短跑训练生理适应性(氧利用率及能量代谢)及神经系统可塑性方面均产生了积极效应,对于神经肌肉功能及控制能力和运动损伤预防等短跑训练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具有潜在改善作用。而基于液相色谱串接质谱联用(LC-MS/MS)等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对关键性差异代谢物和相关分子通路系统性分析,为短跑训练中科学监控能量稳态调控以及神经肌肉功能恢复和再生提供了有效途径。结论:运动可促进肌肉等组织以自分泌、旁分泌和/或内分泌方式,通过肌肉—器官交互作用(cross-talk)产生运动生理学效应,发挥调控神经肌肉功能重塑、提高运动认知和适应性、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稳态等作用。随着基于运动诱发表观遗传学基因靶点和关键代谢物变化的组学分析技术发展,能够更全面、灵敏、系统地反映运动训练过程中机体整体代谢适应性变化及规律,进而对科学化监控和运动疲劳有效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2023年03期 v.31;No.364 219-223+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 宋敏敏;戴景育;
使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对福建省若干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研究,对其中36名腰伤运动员进行针灸治疗。在治疗前中后期对运动员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椎疾患综合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活动度(ROM)评分及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分析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腰损伤在治疗14D后,慢性腰肌劳损在治疗30D后,腰伤运动员的各项评分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腓总神经和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提高,可见将针灸可有效应用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腰伤治疗,能够缓解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症状。治疗后,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基本恢复,无不良反应。建议:提高腰部力量训练、准备活动充分、重视训练后的恢复工作及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来加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预防保护措施。
2023年03期 v.31;No.364 22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 张新;韩满潮;孟凡华;赵凤雏;张奔;
目的:探寻左右侧下肢瘦体重含量和左右侧下肢单腿站立平衡能力之间的关系;下肢瘦体重含量、左右侧下肢瘦体重不对称指数与无氧能力之间的关系,为平衡和无氧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训练策略。方法:本研究以15名具备一定运动经历的大学生为实验对象,使用Horizon骨密度测定系统测定左右侧下肢瘦体重含量。计算左右侧下肢瘦体重的不对称百分比,采用Vicon nexus测试系统测量左右侧单腿站立平衡能力,采用Monark894E测试系统测量无氧功率。结果:下肢左右侧瘦体重含量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左右侧平衡能力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左右侧瘦体重含量不对称百分比和下肢左右侧平衡能力不对称百分比关系散点图呈无序分布,没有明显关系;瘦体重左侧下肢瘦体重含量和左侧下肢平衡能力关系散点图呈无序分布,没有明显关系;右侧下肢瘦体重含量和右侧下肢平衡能力关系散点图呈无序分布,没有明显关系;总下肢瘦体重含量和无氧功率关系散点图呈无序分布,没有明显关系;左右侧下肢瘦体重含量不对称百分比和无氧功率关系散点图呈无序分布,没有明显关系。结论:在具备一定运动经历的大学生中,下肢瘦体重含量和平衡能力不具备明显相关关系,提高平衡能力的训练不需要增大下肢整体瘦体重含量,下肢瘦体重含量和无氧功率不具有明显相关关系,提高无氧功率的训练不能仅仅依靠增加下肢瘦体重的练习,应该包括其他更加有效的训练策略。
2023年03期 v.31;No.364 228-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陈江西;倪维广;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Taylor&Francis数据库中对相关研究进行检索,主要汇总、分析有关骑行中肌肉激活和协同的研究文献。结果发现:肌肉的募集模式和协同激活影响到全身的代谢功率、曲柄上的输出功率以及骑行的总效率;下肢肌肉的激活在蹬踏过程中普遍存在双边不对称现象;一个完整蹬踏周期内不同阶段的下肢肌肉激活水平有差异,曲柄角度、地形、姿势、蹬踏频率也会对肌肉的募集产生影响;膝关节疼痛、肩颈酸痛、腰背疼痛等与肌肉异常工作有关的非创伤性损伤在骑行者身上频发。后续的研究可以着力于探究通过调整设置更匹配个体参数自的行车设定去改善非创伤性损伤中肌肉因素。
2023年03期 v.31;No.364 23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 王贾豪;文安;蔡乐;俱维肖;赵金珂;何贾琛;
本文以提高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促进个体发展成为社会所需人才为切入点,通过COOC文献计量软件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定量与定性研究。结果发现:限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制约因素是缺乏实践研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是:学生接受体育学科教学后,通过自身内化而形成的一种长期存在并对其自身运动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有促进作用的内在修养,由运动能力、体育情感与健康知识组成。建议提升路径:坚持以学校体育为主、体育教师为辅,加强家校联动,促进校内外双发展模式。
2023年03期 v.31;No.364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 丁应宝;
本文在查阅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数理分析法等,以2022年报考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的考生为对象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体育大学生考研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自我实现、工作环境、求知进取、个人兴趣和外部因素。体育专业本科生的考研动机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毕业会有更多的选择、丰富学识、提升自我、规避就业压力、地方就业条件限制等方面。本文旨在了解大学生体育考研的真实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就相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对策措施。
2023年03期 v.31;No.364 241-243+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卢冬磊;杜泽伟;
目的:探讨verification phase应用于女大学生二次验证递增负荷运动测试测得最大摄氧量(VO_(2max))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1名成年健康女大学生作为受试者,先完成递增负荷运动测试,休息10分钟后进行verification phase矩阵式验证测试,使受试者达到二次力竭。在两次测试中,使用无线遥测运动心肺测试仪(CORTEX,German)对受试者测试过程中呼出的气体进行即时分析,根据VO_(2max)判定指标(摄氧量平台、HR、RER、VE、RPE)及verification phase判定指标(△VO_2<±3.0%)判定11名受试者两次力竭测试的VO_(2max)。结果:两次力竭测试所测得的VO_(2max)的相对值及绝对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VO_(2max)次级判定指标HR_(max)、RPE_(max)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次测试所测得的RER_(max)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4<0.05)。7名受试者的△VO_2≦±3%,符合verification phase的判定标准,其余四名分别为5.00%、5.38%、-3.61%、6.32%,不符合verification phase判定标准。达到判定标准的7名受试者VO_(2max)可取两次测试所得VO_(2max)的均值或任一测试的VO_(2max)值;未达到判定标准四名受试者可选取verification phase测试所得VO_(2max)值或两次力竭测试所得VO_(2max)的均值。结论:女大学生在递增负荷运动测试中所测得的VO_(2max)的真实性可被verification phase所判定。
2023年03期 v.31;No.364 24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宋泽鹏;
近年来,动作筛查测试在体能和康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帮助运动员预防损伤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足球领域动作筛查测试方法的应用效果、可靠性和预测损伤风险能力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常见动作筛查测试对于有效预测足球运动损伤风险的能力;同时研究动作筛查测试在不同年龄、种族、性别和运动员水平的个体干预效果。这是足球领域专业人士(包括教练、体能训练师和康复师等)必须具备的知识,可以帮助其制定有效训练计划,降低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风险。
2023年03期 v.31;No.364 249-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 王满意;郭凯杰;张绪树;李永胜;陈静;
目的:本文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踝关节护具对人体脚踝的影响,选出较为合适的护具,以达到有效预防踝关节损伤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方法:选取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10名,分别穿戴三种不同类型的护具:肌内效贴、绷带和护踝,在蹦床网面上做垂直起跳动作,对照组为光脚组。通过Vicon2.1动作捕捉系统和肌肉电信号测试仪对受试者运动下肢进行同步测量,采用重复性方差检验,得到穿戴不同护具时受试者下肢及脚踝关键部位的运动学参数以及下肢肌肉的运动特点。结果表明:通过表面肌电信号的积分肌电值,分析得到受试者在蹦床运动的踩网阶段,股内侧(701.1)、腓肠肌内侧(619.19)和胫骨前肌(561.34)较为明显;从十名受试者的肌肉输入贡献率来看贴扎肌内效贴时最大,其次穿戴是护踝,然后是缠绕绷带,最后是光脚时。三种不同类型护具跳跃时下肢肌肉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肌内效贴最为明显。对受试者垂直跳跃的运动学实验数据比对经过重复性方差检验结果为:膝关节最大角度屈伸变化量中,绷带组显著大于光脚组(P<0.05),肌内效贴和护踝组并未达显著差异(P>0.05);在踝关节最大角度变化量上,肌内效贴组显著小于无贴扎组(P<0.05)。结论:蹦床运动时,出于对人体脚踝的保护作用,使用肌内效贴护具效果最好,能更好地控制踝关节屈伸角度和预防其损伤,此外蹦床运动员训练时可安排股内侧肌、腓肠肌内侧和胫骨前肌的强化训练,从而提高踩网力度,得到更高的腾空高度,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2023年03期 v.31;No.364 25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 张文浩;王寅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由于OA致残率很高,甚至会导致OA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增加,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虽然对OA的诱因、发展及治疗方面有了一定研究进展,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在综合分析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基础上发现,关节内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MMPs等ECM降解酶是诱发OA的关键因素,促炎因子、ROS和ECM降解酶主要受Wnt、β-Catenin、TGF-β、SMAD2/3、NF-κB、P38 MAPK、KEAP1、NRF2等途径调控,这些信号通路共同诱导OA的发生。运动疗法可以通过调节p53、P21(Cip1)、p16INK4a、RB、TLR、JNK、NF-κB、SIRT、NRF2等途径来保护端粒、提升抗炎抗氧化能力,对于OA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长期科学化的运动可以提升机体的抗炎、抗氧化和抗衰老的能力,通过运动疗法促进OA恢复相关分子机制、不同运动类型和强度下介导的“运动因子”表达的差异以及运动与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成果,探索了科学、精密的运动处方以及实施有效的运动疗法,为OA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年03期 v.31;No.364 259-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本期数据